機房是整個網絡系統的核心,也是所有網線的集合點。在整個布線工程中,它的接線肯定是最復雜的,因為一般的機房里會有成百上千條不同的電纜,其中包括電源線和網線,在一個大的網絡綜合布線方案里,可能還有成千上萬條,甚至幾十萬條電纜。身為網管員,在網絡出問題的時候,常常要從成堆的電纜中尋找答案。這些都要求在布線開始時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,包括把各種設備擺放整齊,把各種線纜整齊有序地分類扎好,并做好標識。
計算機機房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其中各種電纜的數量,更重要的是,它是整個網絡系統的“神經中樞”,只要其中一個設備,甚至一個端口工作不正常,就可能導致整個網絡,或者一大部分用戶無法正常連接或應用。

本規范規定的機房網絡設備布線。
計算機網絡設備布線規范。
各角色的網絡設備接入器、核心網絡設備接入器等網絡設備接線要整齊整齊,光纖和網線不能擋住網絡設備的進出出風口,不宜預留到機架底太長,光纖和網線上貼的標簽要清晰。在網絡設備正面插入光纖和網線的方式上,應盡量保持一致,對光纖和網線進行固定,網絡設備的背面電源線和網線整齊不雜亂,強弱線纜分開,具有整體感。
1、核心設備的布線規范。
IDC核心網絡設備,特別是內網核心設備,由于連接到TOR的數量會比較多,所以光纖也會比較多。核心網設備光纖布線必須整齊,不能亂插亂插,美觀的內部布線是網絡設備布線規范中的重點。
光纜垂直于設備左邊或右邊,放置位置不能阻擋網絡設備進出風口。一根纖維在100度到130度之間的距離(注:不能用白色的扎帶來固定),但是不能捆得太緊,彎曲度不能太大,在100度到130度之間,通常約110度(下同),要能松放自如,貼好標簽,插到設備端口后盡量不要太大,要在100度到130度之間,通常在110度左右(下同)左右,要能松開,貼好標簽,插到設備端口后盡量不要把標簽打得太緊,要在設備端口上不能太大。
本規范規定的機房網絡設備布線。
2、內網接入布線規范。
內聯網接入交換機設在機架頂部,內網TOR交換機40G的MPO光纖與內網核心相連,10G-AOC電纜下聯至服務器。ILO交換機1G或10G端口聯接到管理網核心、千兆端口下聯服務器、機房2個機柜共用一臺內網TOR和1臺ILO接入交換機(在機柜內用5米線纜,跨相鄰機柜用8米線纜),每個機柜大致放置18臺服務器。
內聯網交換機布放的線纜經理線器整理,在理線器上每4條網線用扎帶做捆綁,每根網線上都標有唯一的一個標記,另一端置于機架內的托盤位置。光纖下料長度不必過長,彎曲度不能太大,貼上標簽,并上聯到不同核心的光纖應盡量以不同顏色的標簽來區別。
3、箱內布線規范。
箱內(普通服務器機柜)主要有內網AOC線纜和ILO管理網線,另外還有電纜。所以單個的線纜數量會比較多,每一種線纜都要按一下在柜子里面放。
各種線纜用不同的顏色區分,如網線:藍色,ILO線:灰色,電源:黑色,預留的線纜長度不能太長,可以從一側PDU到另一側PDU就可以,預留過長的線纜會對理線產生影響。
以上就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內容,希望能幫助到您,更多請您關注我們的官網新聞!